2022-08-05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责任”二字,重若千钧。
农为邦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三农”,始终重视粮食安全。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今年的会议,总书记再一次为大家敲响粮食安全警钟,强调“责任”二字,有何深意?
粮食安全责任要一起扛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是明年经济工作主基调。粮稳天下安,稳住粮食,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力保障了14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但也要看到,由于人多地少,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且“紧平衡”越来越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收割机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的麦田里收割小麦(2021年6月8日摄)。 新华社发(武纪全 摄)
放眼国际国内,形势并不宽松——
世纪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不确定性。近年来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首先捂紧自己的粮袋子。我国还面临水地资源约束、农资价格上涨等挑战。粮食安全必须要立足国内。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必须稳住“三农”基本盘和粮食“压舱石”,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字字千钧。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是重大战略问题。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无论主产区、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谁也不是旁观者,粮食安全责任要一起扛,绝不能推诿塞责或把希望放在调运和进口上。
关键品种要大力保
“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这传递出十分明确的新信号。
这是2021年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时,走进田间察看大豆长势。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14亿人口,不能指望别人养活。
近年来,我国口粮供给充足,然而大豆和食用油进口规模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超过1亿吨,食用植物油进口983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需求增加,对于豆粕等饲料粮和食用油需求增加。今后要切实端牢饭碗,必须提前谋划,既要有硬举措,更要抓实效,多措并举抓好关键品种。
18亿亩耕地要不折不扣守
土生万物、地发千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农民驾驶农机收割水稻(2021年10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对于耕地问题,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直击突出问题,要求高,语气重,部署实。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区耕地面积减少,有的地方良田不种粮食,而是建养殖场、种花卉果木。从局部看经济效益明显,但从全局看却是粮食安全的隐忧。一些地区非法占用耕地,有的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进一步加剧风险。
局部必须服从全局,小局必须服从大局。对此,会议明确部署一系列硬举措: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这个“永恒课题”高度重视,时时敲响警钟,强化部署,保障大国粮仓安稳,为发展筑牢根基。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于文静、胡璐
统筹:齐中熙、王绚、施永南
视觉 | 编辑:张爱芳、朱高祥